国关要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国关要闻 正文
我校学生接受《北京青年报》采访畅谈北京精神

时间:2011-11-11

编者按:

11月2日,以“爱国、创新、包容、厚德”为内容的“北京精神”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。这是经过长达一年多的研讨和提炼,并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群众看法的基础上,最终经过市民投票评选出来的。发布“北京精神”表述语,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,是北京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迈向新征程的一个象征,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举措。“北京精神”的面世,给北京描画出一个饱满、丰富的精神形象。

11月3日的《北京青年报》辟出四个版面刊发“见证北京精神”专题。在专题首版——“我们见证爱国的北京”中的显著位置,刊登了该报对我校日法语系2008届毕业生、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作讲解员的张栓中,我校国际政治系2009级在校学生潘峰的采访内容。

《北京青年报》2011年11月3日A5版版面略图(点击图片可在线浏览)

北京人骨子里嵌着爱国印记

(张栓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)

对于爱国,张栓中有着贴近而深刻的体会。

今年7月,张栓中接待了几位特殊的参观者,是当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到前线慰问抗战将士的中学生,一些人参加过一二•九运动和抗日战争。“当我问他们当时可曾想过自己的安危,一位老人说:‘谁都怕死,可是国家都快没有了,感觉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比什么都重要’。那一刻,我深深体会到‘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’这句话。”

张栓中习惯常常翻看展厅留言本,一段话深深印在他心里:我们的心灵需要一次次地经受这样的冲击和震撼,因为我们的基本信仰就是对本国、本民族的爱,对传统文化的爱,基于这个信仰之下的每一个同胞都是骨肉相连,血浓于水的,这样我们的国家、民族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。“每每读到这些,我都会动容,爱国是嵌在北京城市、北京文化、北京人民骨子里的印记,为了国家他们曾经、正在、还将会付出很多。”

(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 史祎)

所做一切都为报效祖国

(潘峰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2009级学生)

两年前,潘峰来到了北京。“从机场去学校的路上,出租车司机操着一口纯正的北京腔,眉飞色舞地和我侃起奥运会,进而一路聊到中国崛起、中美关系……”那一刻,他看到了一位出租司机是如何表达“爱国”两字的。

最近,一位美国外交界资深学者来到学校讲美国外交战略,令他印象深刻。“那个晚上,耳朵被各种英文单词塞满,每当china一词出现,我都全神贯注,生怕错过了任何有关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细节。那一刻,我好像理解了常常在校园看到的那句话:知政为国,胸怀天下。为何我如此关注?因为我热爱祖国。”

潘峰说,暑假参加志愿活动期间与来自哈佛的外国大学生聊天时的底气,学生们和外国学者对于崛起中的中国的讨论,还有那位出租车司机,他好像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答案——对祖国的热爱。“知政为国,胸怀天下。我知道,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今后报效祖国而努力、奋发。”

(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 史祎)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

邮编:100091

电话:010-62861317

官方视频号

官方微信

Bilibili

版权所有©国际关系学院  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42号